第四屆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昨日在北京舉行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、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王晨表示,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社交網絡分享信息,這給人們帶來了便利,也給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。他主張合理運用互聯網新技術,興利除弊,實現把新技術更多用于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目標。
社交網絡的發達,確實帶來了一些社會管理的問題,但這些問題都是社會進步中的問題,是發展中的問題。問題存在,除弊即可。何為除弊?除弊不是讓社交網絡沒有出口,不是“堵”而是疏。面對社交網絡這樣一種新生事物,可能有的官員尚不習慣,對于網絡上興起的監督熱潮亦不適應,甚至有的官員抱怨微博影響過大,稍不注意,可能官帽不保,應給予關閉。但也有一些開明官員,不僅大力支持微博的發展,還積極利用微博與民眾開展互動,取得較好的社會管理效果。其實,社交網絡不僅是一種新興技術,更是嶄新的生活方式,這種生活方式運用到民眾當中,就是習慣的改變、興趣的改變,而運用到行政管理當中,就是施政模式的改變。在社交網絡上,那么多的民眾可以相互交流信息,互通有無,官員為什么就不能上一上,和老百姓們面對面呢?那些善用社交網絡的官員并沒有因此而損失掉什么,反而是得到了更多,尤其是得到了許多民眾真實的擁護和理解。
一些干部,可能是習慣了高高在上,習慣了不與老百姓溝通,習慣了頤指氣使,習慣了被溜須拍馬,一到相對平等的社交網絡上,便不知該如何應對,要么是只發言不回應,要么是一遇見批評便掛不住,一觸即跳,乃至于動用各種力量屏蔽相關內容,這是怯懦的表現。社交網絡并不是洪水猛獸,真正的洪水猛獸是某些人內心中的黑暗。社會要發展要前進,就不能總是因循守舊。社交網絡等新興事物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,雖然可能會在某些方面給社會管理增添一些難度,但更多的是帶來了政府與民間互動的機會,帶來了“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”工作方法的復歸。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,如果僅僅看缺點,社會難免一團糟。抓住事物好的方面,興利除弊,才是正確的做法。
社會總是要進步的。領導干部不適應新興事物就要改正自己,學會如何“興利”,學會如何利用新技術與群眾溝通,聽民間疾苦,問百姓冷暖。當然,社交網絡會帶來一些聽起來不那么順耳的聲音,甚至會出現一些謠言,但這正是考驗。如果不順耳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;如果是謠言,該辟謠的辟謠,該公開的公開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,雪亮的前提是知情權的保障。否則,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滿紙糊涂賬,別人也就不買賬了。對社交網絡害怕,對社交網絡抱有敵對情緒,欲關之而后快,這恐怕不是搞社會管理體制創新,而是逆創新而動,更與我們的執政宗旨、執政水平不相符,實在是要不得的。
興利除弊,既要除弊,更要興利。如何管理好社交網絡,是一場考驗,是朝前走,還是往后退,確實需要政治智慧。只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,管理就沒那么難。